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马家宅谜案> 第三章 公寓楼里的秘密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公寓楼里的秘密 上(1 / 2)

马家宅坐落于浦江市东郊区,是隐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乡村。整片整片的农田包围着一排排的房舍——那是村民们在自家宅基地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建造的住房。一条条的小河从农田和房舍边穿过。放眼望去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色。

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公路是连接马家宅和他周边村庄的主要道路。此时,一辆公交车正行使在公路上,并向左拐进一条乡村小路,两边的景色立即由灌木和乔木组成的绿化带,变为了整片整片的农田。公交车在一个竖着站牌的公交站点停了下来。一个约莫17、18岁年纪的女孩背着磨损严重的黑色双肩包下了车。这站下来的就只有她一个人。她左顾右盼一会儿,朝车站对面的一片住宅区走去。

那里有六幢外观一模一样的公寓。这是马家宅村委唯一的一个公寓小区——建新公寓。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委为了响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在马家宅村委外围征集了一批土地,造起了这几幢楼。然而,大多数村民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都不太愿意居住在这种公寓式的住宅内。于是,在造完这6幢楼后,此项工程也被搁置了。这6幢楼就成了马家宅村委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与周边的景致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然而,这也成了马家宅的一个地标,看到这群建筑,也就意味着进入了马家宅的地界。

由于,马家宅村委周边有不少民营企业和工厂,劳动力十分密集,且大都是来自外省市的农民工。十年前,不少马家宅的村民搞起了副业,将闲置的空房租给那些农民工。有些村民,甚至在闲置的土地上造起了成片的矮房,靠房租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现如今,最早一批入住建新公寓的村民们,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纷纷搬去了镇上更现代化的高层公寓。这里,除了部分老人外,大都作为出租房租给了那些外来打工者。而农历新年里,周边的工厂大都关闭了,打工者们也都回家过年了。这几幢公寓相比于马家宅其他的地方显得格外的冷清。

女孩在这六幢楼房间徘徊着,斑驳的墙体和模糊的字体已经无法让人辨识出具体的门牌号。好不容易,她找到了要找的6号楼。走上门前台阶,进入大楼内,她又傻了。从离她最近的左手边开始数起,一共有5扇门,每扇门都是不同样式的防盗门,到底哪间才是101室内?女孩小心翼翼地抬手敲了敲她左手边的那间,也就是进门后的第一间。她运气不好,这家没人。随即,她沿着右手边的走道,向里走去。她敲了第二家的门,依然没人,她又向里走去。就这样,她接连敲了4户人家的房门,但都没人应答。她走到了最里面的一间,敲响了房门,片刻后仍无人应答。女孩显得十分失望,她决定上二楼试试运气。于是,她又回到大门口,踏上了右侧的楼梯。就在这时,她敲的最后一扇门终于开了。

一个颤巍巍的声音询问道:“谁在敲门?”

女孩兴奋地跑上前去,只见一位满脸皱褶、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房门口,女孩礼貌地叫了一声“大爷”,并客气地问道:“我想问一下101室是哪间?”

老大爷指了指自己所站的位置,告诉女孩:“我家就是101室。”

女孩一愣,随即又问道:“那你家有没有住着一个叫姚琴的女孩?”

老大爷也是一愣,摇了摇头,说道:“我家就我和老伴两个,我们就一间房,没有闲房出租。”说着,老大爷打算转身进屋了。

女孩一看急了,急忙伸手拉住了老大爷,泪水不知不觉地在眼眶内打起了转,但是倔强地没有掉下来。女孩问道:“那您知不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住着一个叫姚琴的女孩?她是我姐姐,她已经好久没有和家里联系了,爸妈放心不下特地让我来找她的。”

“你确定找对地方了吗?地址对吗?”老大爷被女孩的泪水打动了,他重新审视了一下女孩,并满含关切地询问道。

女孩点了点头,掏出一张已经被捏得皱巴巴的小纸条,摊在老大爷面前。

老大爷摇了摇手,说道:“我不认识字,而且我都80岁了,眼睛也不行,根本看不清。”

女孩抽泣了一下,收回纸条,将上面的字读了一遍:“浦江市东郊区中心镇马家宅村建新公寓6号101室。”

老大爷听完后,手摇得更厉害,并拉起女孩往外走。老大爷走到门口,指着旁边的另一个门洞,向小女孩说道:“这里是5号,你要找的6号楼在隔壁,要再多走一个门洞。”

女孩感激地向老大爷鞠了一躬,兴奋地转身跑向了6号楼。

建新公寓是每2个门洞为一个单元,共计12个门洞,6幢楼房。楼房与楼房之间不仅外形一模一样,就连里面的格局和房间设计都是一模一样的。加上,房屋老旧和年久失修,第一次来的人的确很难找。

2014年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五,是财神爷降临的好日子。一大早,村民们就高放鞭炮迎接财神爷,祈愿新的一年里能财运亨通。除了放鞭炮,村民们还会前往2公里外的寺庙去烧香祈愿。此外,每家每户都有“祭灶”、“请早”的习俗,这是每年过年的规定动作。然而,就是这些在马家宅村民们看来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最为普通的事,却成了现在都市人眼里所谓的“年味”。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不少国外的新潮事物不断涌入国内。西方的各种节日、风俗已经被现代人全盘接受了。相反的,一些本土的固有的传统和习俗却被人们慢慢地淡忘了。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都没“年味”了,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尝试着寻找它。一到过年,商家们也试图通过布展极力营造出浓浓的年味。然而,无论再怎么装饰、再怎么布置、再怎么捣腾,那都是外在的。“年味”应该是融入在百姓的生活中的,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它只有通过人们的亲身经历和参与才能被体会到。

马爱国一大早祭完灶、请完早,便骑着自行车前往附近的农贸市场采购食材去了,等着迎接女儿、女婿的到来。虽然,马家宅的村民们都有自家的自留地,种植着各类蔬菜瓜果,不少人还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饲养起了鸡鸭等家禽。然而,猪牛羊等肉类,以及鱼虾等水产品还是需要依靠外来的补给,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之类的场所也随之应运而生。

从马爱国家出发前往农贸市场必须先经过马家宅村委会,正当他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路过村委会时,被村委主任马玉娟给拦了下来。

“老马,我正好有事找你。”马玉娟二话不说将马爱国拉进了村委办公室,指着一个坐着的女孩,一脸无奈地告诉马爱国,“这个小姑娘之前一直一个人蹲在马路边哭,不管别人问她什么都不说。一帮热心人把她送到我这儿来了。我想把她送去派出所,她死活不去。我说我去找民警来帮她,她就开始大哭。我实在没办法,能想到帮我的人也就只剩你了。”

马爱国打量了女孩一会儿,向马玉娟说道:“看样子不是本地人,应该是外地来的。”

“我估计也是。”马玉娟认同地点点头。“会不会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难道是被人骗到这儿的?连随身的财物都被骗走了,现在没钱回家?”

“别瞎猜了,问问她不就知道了。”

“我的老大哥,要是她肯告诉我,我还找你干嘛?”马玉娟又是一肚子的苦水。

马爱国搬了一把椅子坐到女孩身边,语调轻柔地说道:“我叫马爱国,以前是马家宅村委派出所的民警,现在已经退休了。你要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不愿去派出所,可以告诉我,我可以试着帮助你。”

女孩一听说马爱国以前是一名民警,立即抬头看了看他,一边抽泣一边说道:“我刚才去过派出所,那里的警察说帮不了我。他们都帮不了我,你怎么帮我?”

“谢天谢地,这丫头终于开口了。”一旁的马玉娟欣慰地说道,“还是你老马面子大,我们都搞不定她。”

马爱国转身示意身后的马玉娟不要打岔,随即接着转向女孩,说道:“你都还没有告诉我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怎么就知道我一定帮不了你呢?”

“可是连警察都说帮不了我了,你肯定也没有办法的。”女孩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怀疑马爱国的能力。

“警察也不是万能的,很多事情都超出他们的职责范围,他们帮不了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帮你。不如你先告诉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好吗?”马爱国耐心的引导着女孩说出心中的事。

“我是来找人的。”

“她是这儿的人吗?”马爱国接过马玉娟递过来的水,嘬了一口,继续问道。

“不是,她是我姐姐。”

“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

“姚琴。21岁。”

“你呢?叫什么名字?”

“姚琦。”

“多大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