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圣云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
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一、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
具体来说,它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1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同时,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藉天津、běi jīng条约,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rì广。
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注: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běi jīng:科学出版社,1955,第8-9页)。
这种状况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
洋纱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挫败土纱,成为中国手工织布者的首选之物。
这样一来,手工纺纱者大量减少,手工织布者在洋布的冲击下也rì渐减少,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工业不再依赖农业。
其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大量过剩,手工业者成群破产,成为兴办近代纺织工业及其近代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
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纺纱织布以自给的人,成为纱、布的消费者,商品市场上的纱、布流通量扩大了。
纺织品市场的rì益发展,为兴办近代纺织业创造了条件。
1.2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
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5册,第2684页。
)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
(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3册,第1339页。
)为此,李鸿章积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
张之洞较李鸿章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焦虑不安。
他在给光绪皇帝的《拟设织布局折》中说:“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引者注)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rì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
因此他提出:“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注: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běi jīng: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辑下册,第907-908页。
)1888年,张之洞决定在广东创办纺织厂。
不久,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遂将纺织厂移到湖北筹创,先后建立了湖北纺织四局。
1.3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量,他们或是仿造纺织机械,或是直接投资购买西方机器办厂,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
如华侨商人陈启沅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出的厂丝之jīng美极为羡慕,从而“考求机器之学”
。
回国后,他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仿造机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
上海买办黄佐卿则于1881年投资10万两,从法国购进缫进车100台及其它辅助设备,创办公和永缫丝厂,成为上海民族资本机器缫丝业的先导。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rì趋成熟和洋布、洋沙的大量输入中国,使棉纺织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纺织工业包含许多行业。
即使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时期,也有缫丝、轧花、纺织机器制造、毛纺织、棉纺织等行业。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