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纺织工业发端于缫丝业。
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仿造法式双捻直辖式丝车,取名“机汽大偈”
。
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蒸汽锅炉,把蒸汽通过蒸汽管输送到各缫丝工作台上煮茧,大大提高了缫丝质量和产量。
该厂投产3年,盈利丰厚,影响rì广,南海等县民营机器缫丝厂随之相继出现。
到1881年,广东有10家缫丝厂,2400台丝车,每厂有工人四五百人。
同年,上海公和永缫丝厂诞生。
1887年,法国向中国订购生丝,出口增加,公和永缫丝厂的丝车由100台扩展到900台。
到1894年,上海有机器缫丝厂12家,丝车4000余台,年产丝4400担。
据不完全统计,1894年全国机器缫丝厂有120家,丝车3万多台,工人3万余人,工人总数占10余种新工业的一半。
(注:中国近代纺织史.běi jīng: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7页。
)这种情况表明,机器缫丝业已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一支排头兵。
轧花业也是较早引进机器生产的行业之一。
1876年前后,上海奉贤县程恒昌创建轧花厂,拥有轧花机100台,柴油发动机5台,工人224人,是中国最早的动力机器轧花厂。
此后,较著名的有宁波通久源轧花厂,成立于1887年,引进rì本机器,聘请rì本技师,雇佣工人三四百人。
在上海,1891年前后相继成立了棉利公司、源记公司、礼和永等轧花厂。
仅上海、宁波两地在1895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人左右。
动力机器轧花业初步形成。
随着缫丝业与轧花业的兴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业应运而生,但当时还处于仿制洋机器阶段。
上海永昌机器厂是最早仿制缫丝机的工厂,成立于1882年。
该厂仿造意大利式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为这些地区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张万祥锡记铁工厂则是最早仿制rì本式轧花机的工厂,成立于1887年,其产品在最盛时供不应求。
因轧花车畅销利厚,许多铁工厂也陆续购进车床仿制,并有所革新。
上述这些企业,就xìng质而言,属于纯粹商办的纺织企业。
而毛纺织、棉纺织企业,在近代纺织工业兴起时期则属于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xìng质。
毛纺织企业的创办,当时仅有甘肃织呢局一家。
1876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拨款20万两在兰州筹建,从德国购进蒸汽机2台、毛织机及其配套设备56台,并聘请德国技师13人。
1880年9月建成开工,rì产呢绒145米左右。
1881年,全年共生产呢绒1.8万米左右,但销路不佳。
1882年冬,德国技师合同期满回国,次年即发生锅炉爆炸。
这家官办企业就停工歇业,近代毛纺织业在其草创阶段只昙花一现即行夭折。
此后25年里,中国再没有出现新的毛纺织厂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