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1 / 1)

要一个一个慢慢地放入油锅中,用中小火油炸丸子,丸子表面炸成金黄色就可以捞出来了。

丸子沥完油后,留下少许的底油在锅中,然后再倒入刚刚炸好的丸子,添加一些清水,清水刚刚盖过丸子即可,再加入酱油、调料粉和糖。盖上锅盖先用大火把丸子煮开,之后再用中小火炖煮丸子。

把生菜放到开水中煮烫一会儿捞出来,放在盘中垫着。有生菜叶作为底衬,摆盘比较好看,而且不会显得丸子油腻。

等到锅中汤汁所剩不多时,就可以将丸子捞出来放到盘子中。将水淀粉倒入锅中,把汤汁煮至粘稠,然后把汤汁浇到丸子上。美味的四喜丸子,颜色金黄,鲜咸酥嫩,芡汁清亮,一吃就停不下来。

宝月边做四喜丸子,边把这道菜的来历讲了一遍。毕竟这边没听说谁家吃过四喜丸子,所以宝月只能把四喜丸子的来历跟孙家人讲一遍。

据传,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至京城,衣着属寒酸的张九龄中得头榜,皇帝赏识张九龄的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张九龄的家乡正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不知音信。与公主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的下落,便派人将父母接到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让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

菜端上来一看,是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询问菜的含义,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赞,说:“‘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

宝月没看过此时的历史书,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否跟“新世界”一样,有那个大唐盛世的存在,更不知是否有这个为开元盛世做成重大贡献的名相张九龄。为了避免闹笑话,宝月就把四喜丸子典故中的名相张九龄换成了一个虚构出来的状元郎,全当是给人讲了个故事,反正寓意好就行呗。

羊腿和猪肉都计划好要做什么菜了,剩下的鸡和鱼倒也不难了。鸡和鱼的做法那么多,只要县里少见的菜式就行,先不管味道,反正就不按传统做法做菜就对了。

宝月把鸡肉直接做成了黄焖鸡,胖头鱼则被一菜二吃。

胖头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这么大的鱼头不做成菜简直浪费。因为食材和配料有限,宝月打算做一道葱花蒸鱼头。

葱花蒸鱼头做法比较简单,洗净鱼头,特别是鱼腮那里需要特别仔细地清洗,要剔掉鱼牙,最少要洗过三遍,尽量把有腥味的地方去除掉。

洗净的鱼头用醋腌制两柱香后洗净,用盐涂满鱼头,生姜去皮切碎,葱花洗净切好备用。葱花姜片捏汁后倒进鱼头,隔水清蒸。

鱼头蒸好后需要做浇汁。另外起锅,倒入香油,爆香葱段制成葱油,再加点酱油一起,浇进清蒸好的鱼头上即可。

这样的鱼头做法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程度,只有新鲜的鱼头才能用这样的法子做,鱼头要趁热吃,才能感受到鱼头的美味,所以宝月打算最后做这道菜。

胖头鱼的鱼身被分成两份,剔除胖头鱼的鱼骨,将鱼肉洗净,顺着鱼肉的方向,用勺子把鱼肉刮下来。接近鱼皮的鱼红不要,不然会影响鱼丸的颜色,看着不美观。

刮下的鱼肉用刀剁成泥状。大葱切碎,生姜切碎后用开水泡好,在鱼茸中放入酒、蛋清、调料粉、盐,然后搅匀。

将泡好的葱姜水放入搅拌好的鱼茸中,搅打上劲,分次放入葱姜水,把鱼茸搅打至蓬松发白,很有粘性即可。然后放入淀粉继续搅拌均匀。搅拌好的鱼茸很白很细腻

锅中水烧开,把鱼茸挤成鱼丸,用勺子接住后放入开水中,鱼丸马上浮起,说明鱼丸搅打得非常成功。煮好的鱼丸,捞出后放进盛有凉开水的大碗里。鱼骨也不浪费,用来做鱼汤的,在鱼汤里下入丸子,就是鲜美的鱼汤丸子。

有荤菜就得有些素菜,宝月除了做蒜蓉生菜和菠菜凉拌花生米外,还做了道“如意菜”。

“如意菜”其实就是豆芽,豆芽形似‘如意’,味道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十分适合宴请贵客,正好家里还有韭菜,就做了一道韭菜炒豆芽。

孙家不知道在哪里弄来了一篮子的鸡蛋,这个时节还能有鸡蛋吃,确实挺不容易的。这些鸡蛋要是不做成菜,岂不是浪费了孙家的一番搜寻。宝月就用自带的平底锅,架在孙家的炉子上,做了一道厚蛋烧。

其实鸡蛋的做法非常多,不过厚蛋烧口味比较独特,最主要是长得好看,做好的厚蛋烧切成块,摆在盘子中,就显得特别的雅致,肯定能得这帮文人的欢心。

宝月共做了九道菜,有荤有素,也算是尽了全力了。孙大嫂也做了几道拿手菜,这些菜足够凑足一桌了。

宝月做好了菜,就告辞回家了,毕竟自己只是个帮忙的,宝月可不想留在孙家,听这些文人对菜肴的评价。

陌生食客的反馈对宝月一点都不重要,宝月跟他们也不熟,就算被夸奖了,也得不到啥好处,还不如赶紧离开,不仅显得自己有眼力见,还能表现出自己真的只是来帮忙,不是来攀附孙家的。

在孙家帮完忙,宝月一身轻松,回家瞅儿子,越瞅越开心,盼着儿子以后能有出息,别辜负了他老娘为他铺平的道路。

76. 千张   正月十六,宝月家的铺子开门……

正月十六, 宝月家的铺子开门营业。宝月一大早就把铺子的窗户打开,把营业中的小牌子挂在窗外,告诉各位客人, 铺子开始营业了。

宝月刚把铺子的窗户打开,就有老顾客上门了,基本都是来买臭豆腐的,看来大家过年期间把囤的菜都吃得差不多了,家里是真没啥菜可吃了。

这边年节刚过完,县里的老百姓大多都吃得肚圆, 应该不太馋肉和糕点。宝月也就没做糕点, 只做了一些可以放置很久的小零食放在铺子里售卖。

宝月做了小孩子爱吃的地瓜糖和糖霜花生,大人和小孩都爱吃的锅巴、烤馍片、五香瓜子, 还有男人们用来下酒的油炸花生米和酥炸黄豆。

铺子开门的第一天, 宝月一上午迎来送往十多位客人后, 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衙门里负责收税的衙役黄长顺。

黄长顺是来宝月家铺子里通知缴纳住卖税的。别的商户在年前就已经早早缴纳完毕住卖税了,而宝月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这才被告知要去衙门里补税。

住卖税一般都是向开店铺的商人或来这边出售货物的行商征收的。按照所售货物的营收,每千钱征收二十到五十文不等。

每个地方的住卖税都不一样,而且跟售卖的货物也有关系, 有些货物税收高, 有些货物的税收少, 有些货物甚至不需要交税。

船营县的商税不高, 别的地方的住卖税一般都是每千钱征收三十到四十文,船营县的普通货物则是每千钱征收二十, 即税率为百分之二。

百分之二的税率属实不算高。但宝月开铺子的时候没意识到要交税,账本记得比较随性,并不是按照账本规范记录账本的。

宝月没交过税, 担心自家账本不规范,再不小心发生偷税漏税,犯了律法,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赶忙跟黄长顺打听交税的各项事宜。

“不用害怕,你家这条街本来是不需要交税的,只不过你家生意太好了,有人告到衙门里了,县丞大人让我来通知你家一声,你们把税补上就行,不会因为账本的事情难为你家。”

黄长顺本来接到差事还挺闹心,毕竟这大冷的天,谁都不爱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