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的样刊出来了,当然花费了梁山伯几天时间。第一期版本,当然要精益求精了,否则老夫子怎么能入眼、心动、投资?
因为没有16K的大纸,梁山伯好不容易找了两张A4大小的纸替代。校报的正中央,显眼处空着几个大字的面积,留作给卫老夫子题校报的刊名之用。
下面一行小字:主编,责编,美术,排版……总之所有参于之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相当专业,相当唬人!梁山伯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头版刊着两篇优秀作品,就是上次获得老夫子赞许的梁山伯的游记,另一篇就是他给花木兰代笔的大作。
当然,一篇署名为:陈然。另一篇则署名为:花木兰。
两篇文章下面,是一幅山水图。图中所描绘的是尼山风光,层层叠叠的翠色,曲曲蜿蜓的小道。山道中三两个书生在攀谈,形态可鞠,十分传神。只一眼,就可以看出,此画水墨淋漓,气韵酣畅,笔间还可透出作者的无限灵秀之气。这副取名为尼山风光的作者就是祝英台的得意之作了。
梁山伯有一次无间中看到祝英台在画画,上前一看,不由佩服不已。如果说祝英台平时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不错,但那画画却是更胜一筹。
所以,校报之上,让祝英台小显身手,画副丹青就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尼山风光的右下角,配了两首奇怪的小诗:
山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涯
第二首是:
山山
山远花山
山路草云接山
山又猿飞绿鸟树山
深客片抱偷澄僧林
片绕僧树请澄
饭山山吟
客寻
稀奇古怪两首诗,却让人不知所云。
梁山伯虽然是中文系毕业,但并不喜欢咬文嚼字。他是充分考虑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代沟,怕这些迂腐的学子不懂欣赏自己那超时代的诗词。姑且扯了这两首诗来吸引眼球吧。
接下来,就是副刊。与头版相比,这副刊要轻松的多。首先,梁山伯弄了一个长篇连载天地。
对于旧社会,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收音机来说,弄个故事连载绝对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可以增加发行量。
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书院,谁会不爱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