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醒来的时候感觉很怪,发现自己躺在地上,周围的一切很陌生,象是那个古装电视剧里的摆设一样,而在我面前,一个年轻妇人正慈祥的看着无,虽然不认识,但她的眼睛很慈祥,笑意也很暖........
我顿时蒙了,一个念头由心底升起,该不会我象那些网络一样,回到古代了吧,看看眼前那位妇人的服饰,好像前段时间放的《大汉天子》里的服饰,也许是回到了汉朝,真是欲哭无泪。
在那个时空里,我从小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父母想尽办法让我进了一个一类中学,结果三年过来尽然进了个职高,读了职高出来没办法,上不了学,父母又拖人找关系进了部队。在部队里吃了些苦,又个政治指导员好好的上了几次思想课,翻然醒悟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复员回家后找了个虽然普通但却安定的工作,正打算好好开始,将自己欠父母20年的恩情还了,竟然碰到这种事。正想着,一个中年男人,推门走了进来,只见此人相貌和妇人一样慈祥,虽然多了一些风霜的感觉,但是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还是让人感到他并不陌生。中年男人走过来,先是朝妇人笑了笑,就蹲下身看着我,仿佛怕我飞了一样,看者这两个一定是我这一世的父母的两个人,我心里突然酸了起来,哇哇的哭了起来,妇人看着笑了笑,对着中年人说“看,都是你进来把还是吓哭了”,中年人不置可否,朝妇人一笑,然后他那双看起来并不光滑的手轻轻拍着我,说“别怕别怕,爹爹不是要吓你,只是太高兴了,我刘弘终于有后了,哈哈哈哈哈”。他说完就开心的笑了起来,我可没笑,因为看这个家里周围的摆设很普通,并不是那种有钱人的家庭,看来我要受穷了,不过看着这两位慈祥的老人,我心里又很高兴,穷并不怕,怕是自己和家里的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观,那才是最可怕的,况且古代的生活要求又不高,只要我肯卖力气,相信可以让自己在这世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好吧,就让我以前没有尽到的孝心在这一世,好好报答这两位将要抚养我的父母吧........
我的心正想着要好好在这一世做个好儿子,但中年人的下一句话就让我惊呆了,“我们中山靖王这一支终于又后了”。现在就是我再苯也知道我这一世到底是谁了,我想起了,在电视剧里,汉献帝刘协让个太监念家谱的时候的,那一长串的人名,前面我不记得了,但记得刘备的祖父叫刘雄,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父亲叫刘弘,弘不仕。那我就是重生成了刘备这个当了20年流浪军的大汉宗亲.........想哭,但是看到那一对慈祥的脸我并没有哭,而是笑了笑,因为我决定了,放弃一切刘备所拥有的,反正他也很难拥有,做一个普通人,一个孝顺父母的普通人,仅此而已,虽然我知道,大汉朝廷在24年后,也就是公元一八四年,汉灵帝光和七年的时候会天下大乱,也就是由那一个开始,刘备开始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以我所拥有的历史知识,可以为那次大乱做好准备,就像其他回到三国的那些主人公一样,找一帮历史名人,打好班底,博一个秀丽江山。但我放弃了,就因为我前世欠我父母的,不想今世也欠,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必要去刻意改变,如果真的降迎到我身上那是无可避免,但我不打算去主动改变它,如果真有改变的,那就是我知道,今世的父亲没有多少年好日子了,所以我打算好好努力,最少在他在的时候让他感觉到,我这个儿子没有白养,其他的,管他的...
时间过的很快,我已经十二岁了,前年,就是我十岁的时候,父亲给我取了名和字,和历史上一样,我的名字现在是刘备,表字玄德,父亲的身体不好,怕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所以先替我取好了名和字,取了名字后,父亲让我和同宗的刘德然一起读书,我拒绝了,父亲问我为什么,我没有回答,只是红着眼睛看着他,也许是他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没有在催我。终于,在12岁这年,父亲倒了,在病床前他吃力的看着我,我没有哭,只是红着眼睛看着他,他叹了口气对我说了一句话,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玄德,我知道你孝顺,为了尽孝连书也不读了,现在我要走了,受完了孝你就去读书吧,那样你母亲以后也可以过点好日子”,我还是没出声,只是红着眼睛点了点头。就这样,父亲去世了,本来家里就靠父亲平时帮人写点东西来养家糊口,现在父亲一去,家里的担子就落在的母亲头上,我总想着帮着母亲做点事好减轻她的负担,但她总是不让我干,但是她实在是太辛苦了,于是,我白天便在家为父亲守灵位,晚上便到我家东南角那的一棵桑树下织席,母亲一开始很反对,但我坚持,她拗不过我也就算了,只是为我的孝心总是感动的在那一个人偷着哭,到头来还要我去安慰她,久而久之,孝子刘备便在我的家乡涿郡传开了,不少父母都以有我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前世就是没有好好孝顺父母才搞自己后悔莫及的。
又3年过去,我给父亲守孝也结束了,母亲催我去完成父亲的遗言,现在我也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了,加上这些年我们母子辛勤劳作,日子就过的还可以,但要我去就学却是把家里的一点应急钱都用上了,我实在不原,但母亲逼的紧,于是我就和先生商量,没天只读半天书,下午我回家继续帮母亲织席,先生可怜我家孤苦,又孝顺就答应了,就这样,我和同宗刘得然,辽西公孙瓒一起,每天上午读书,下午就坐在桑树下一边织席一边继续读上午先生教的。
一天我上完上午的颗,正准备回家,看见一群人,好像是一群兵士,护卫着一辆车过来,我不知道是谁,但肯定是官府的人,所以就本能的站到一边底着头默默而行,然后我回到了家,继续在桑树下织席。
第二天公孙瓒对我说:“玄德,你知道昨天谁来了吗”?我摇头道:“管他的”。公孙瓒猛一拍我,大声道:“那是当朝尚书卢植卢大人啊!听说这次他是回乡来探亲的,昨天刚到,顺便到学舍看看学子的情况”。我“恩”了一句就没说什么了,我知道,这个人曾经是刘备的老师,但我现在不打算做什么大事,所以并不留心这些。快到午时的时候,上午的课完了,我又先走了,这次我又看见了那辆车,于是又退到一边底着头走了,这时候车上突然有一个人伸出脸来看了我一眼,我也回了他一眼,只觉得此人一脸正气,难怪能在十常侍祸乱天下的时候还敢对其不客气,光看那一脸正气就知道此人定是记恶如仇之人。
回到家我依然是去桑树底下织席,还想着先生刚讲的《道德经》,就这时候,一个人影走到了我面前,我一看,就是车上那人,他看着我,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见他主动问我,我连忙站起来回答:“刘备”,他“哦”了一声,又问:“你姓刘?可是宗亲?”。
“先祖中山靖王刘胜”我又回答到。
他接着说:“既是汉室宗亲,何做此贱业”。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答道:“高祖以一亭长而终有天下,我为此业上可以养母以温饱,下可以供己之学资,以己之力未靠他人,何耻之有”。
他听完后,看着我,笑了一笑,“我愿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我回答道:“上有老母,不敢远离”。
“无妨,我在此地还要停留一段时日,你可来学舍找我”。
“家母尚在,当先禀家母”。
“可以,若你母同意,明早可来学舍”。说完他就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难道历史真是不可抗拒的?
当夜,我告诉母亲,母亲听后非常高兴,朝廷中最为有威望的人愿收我为徒,日后就算不能封侯拜将,得个一官半职还是可以的,于是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就催我去学舍,并嘱咐我要听老师的话,下午也不要回来了,她一个人可以将席子织,我口头上答应了,但看见母亲头上白发又多了一些就放弃了,过了中午我还是会回来的。
和往常一样,我们这些学子在学舍里学着先生安排的课程,无非就是前人的一些著作,不多久,卢植来了,他一走进来,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先向他行礼,毕竟他还是朝廷命官。等到大家坐定他就开始问了:“大家来此就学已有时日,不知他日学成之后汝等欲为何事”,大部分人都回答想当官,只有我和公孙瓒没有回答,卢植一笑问道:“伯珪,汝欲何为?”
“为将,我公孙氏世代在辽东为将,日后我亦当为将,为朝廷守北疆,使北敌不得南下一步”。公孙瓒大声的答道!
卢植微微一笑,看看我问道:“玄德欲为何事?”
“家母尚在,欲在家为人子”。
“若汝立于朝堂该何为”?
他在试探我,我想了想历史书上写的和一些历史节目对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研究说“对上劝其三不,对已尽已责”。
“何为三不”。
“不可使后宫预政,不可使宦官干政,不可使藩镇坐大”。
卢植点了点头,有些赞赏的问:“那何为已责”?
“臣子本份,忠义仁孝,使君近贤人而远佞臣”。
“若奸佞势大,该当如何”?
我知道他说的是现在朝廷中的那些个宦官,建宁元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曹节等,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想着家乡最近乞讨之人越来越多,卖妻卖子之人也越来越多,刘备想了一下,答到“母在,则身属老母,不敢有为,若他日母去,备以身当国贼,与贼俱亡”。
“若百姓做乱,该当如何”?
“查官吏,民乱必由官员贪污横征暴敛所致,故民无罪,当罪官吏”。
“哦,现今不光有人祸更有天灾”。
“一样只查官吏,从古至今,备只闻官逼民反,未闻天逼民反者”。
卢植听了,猛的一睁眼,好好的打量了下我,然后赞叹到:“说的好,若使天下之臣都如你之想,朝事也不会象今天这样了”。接着,他开始对我们讲一些历史上忠臣与奸臣的故事,又讲了些本朝的事,发了些感慨,我看看天,发现快到中午了,于是就准备起身回家,卢植看见后知道我是要回去继续织席,对我点点头,我明白他的意思后就走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