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珏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定好了建书院的地址后,就请玉溪县的一众官员喝了顿酒,又与文王那边通了回气,是以很快就将留仙湖那边的小岛拿下了,地契还是高县令亲自送上门的呢。郑珏做事周全,不仅将玉溪上上下下的官绅都打点了一通,还办了几回清谈,把当地有名望的文人学子聚在一起,将东湖书院开建的消息散了出去。
玉溪的建制为县,可地方却足够大,顶的上景朝版图上的一个郡了。景朝沿袭前朝的州郡县三级制,藩王封地大都在偏远地区,领一县之地,配享食邑,却不掌兵权。玉溪虽属偏远之地,但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历史上还一度建成了古滇国、哀牢国、南诏国。不仅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连隐士高人在此归隐田园也有不少。因玉溪的人文地理环境着实得天独厚,是以除了最为出名的龙山书院,还有武威、庐陵、松阳、南康、天水等十多所书院扎根于此。
张俏:卧槽,竞争对手多如狗啊。
郑珏见张俏一脸的瞠目结舌,平心静气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书院建好吧。其他的慢慢来,不急。”
张俏紧了紧小拳头,踌躇满志的说:“没错,我们一定要建最大、最气派、最豪华的书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郑珏:“……”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个暴发户!
德贵满目崇拜的看着金光闪闪的张俏,为张家小娘子的王霸之气深深折服,而后毕恭毕敬的递上他家公子准备好的图纸。
张栋大致看过后,赞叹:“不错,明堂开阔,背有靠山,一水中流。”山环水合,风水不错。
张俏眨巴眨巴眼,“什么意思啊?”
郑珏和颜悦色的解释道:“你阿兄的意思是我们东湖书院的风水好,虽是湖中小岛,却占地颇广,约百亩有余,岛上也是山峦绵延、绿水长流,风景极其秀美。”指了指环绕书院的群山,又点出了书院门前的一条河流。“东边为青龙,要稍高点,西边的白虎,要稍矮点,这叫做青龙高大、白虎不抬头。书院背靠之山,脉体高,气势雄伟,如奔腾状,脉尾长,为藏气之源,这种有生气的山脉就叫做龙脉。且书院的明堂前有一条河,就在这里,堂前聚水得福,水深而弯曲,气聚不散。”
张栋一边听着郑珏的叙述,一边不自觉地颔首附和,“得广晟兄费心了。”
张俏默了默,问:“为什么你们会懂这些?”我还以为只有风水先生和盗墓贼才会去学风水学呢,MD,你们这样博闻广记对照的我很弱智好不好?
张栋,郑珏:“……”学渣的世界学霸不会懂。
德贵默默在心里为张俏点了个赞后,接话道:“四郎君已着人选了几个吉日吉时,就等着和张郎君、张小娘子商量后破土祭祀呢。”
张俏与张栋都表示,这破土祭祀的吉日吉时就让郑珏来选好了,他都安排的那么周全了,我们哪里还有意见。且张俏还表示,能者多劳,烦请郑珏以后也要多多费心,指点自己庶务。郑珏眼角抽搐的勉强答应了,他特么就是不想费心费力才来的玉溪好吧。
而后张俏与张栋、郑珏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的观看书院的图纸,书院建在半山腰上,是一个放大版的三进宅院,院门前有条长长的阶梯蜿蜒到山脚下,山脚处有一座牌坊,上书东湖书院。书院的主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自学斋、教学斋、藏书楼、校经堂、孔子堂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书院内部景观也极为毓秀,柏木苍穹,花草争芳,溪水小桥,幽静秀丽。院内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稀疏错落,疏朗平淡,近乎自然。
张俏观郑珏行事赞叹不已,很是自愧不如,是以暗下决心,往后必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至于谨言、慎行,算了吧,这个好难。
郑珏又说:“除了建院,还要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藏书阁中除四书五经外,《释文》、《义疏》、《史记》、《玉篇》等书也要寻来,总之书是多多益善的。”
张俏颔首,感叹:“听说龙山书院的藏书阁,藏书竟达万卷之多。”不愧是开书局的。
张栋敲了一记张俏的额头,训道:“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俏瞪眼,拍飞她哥的手,驳道:“我也造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只是在想这网得结到什么时候?有什么办法才能快点结?人家顾家收藏了三百多年书才有了这么个藏书楼好吧。”
郑珏打趣儿道:“二娘妹妹胆儿肥啊,连兄长也敢顶撞。”(德贵面无表情脸:四郎八成忘了他自个儿也是这么对大郎的。)
张俏想驳斥郑珏,可想想,也对,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给她哥脸的,是以答曰:“郑家哥哥说的是,是小妹不对,望阿兄海涵。”请注意张俏同学说话时做作而又假惺惺的表情、谄媚而又不真诚的语调,这屋里没看出来的只有她哥。
张栋还屁颠颠儿的乐呢,哎呀呀,我家妹子真懂事,可是……那个……我刚才说话会不会太凶了,(握拳)以后一定要注意态度。张栋清了清嗓子,压住蠢蠢欲动往上翘起的嘴角,一本正经道:“兄妹间说这些个做什么,以后注意就是了。”顿了顿,艾玛,绷不住了,张栋用川剧变脸的速度眉开眼笑道:“俏俏晚上想吃什么?糖醋鱼好不好,哥亲自给你烧。”
张俏:呵呵,我就知道。(郑珏:以后我再多管你们兄妹俩的事儿,我就去屎!)
硬件敲定后,便是软件上的问题了。这可是重中之重,半点马虎不得。书院倒了,有钱就能重建,书院的精神没了,院子建的再富丽堂皇,那也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的暴发户,其结果往往是富不过三代。干毅祖孙三代出了十一个博士,靠的可不是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引领。逆境中乐观豁达、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熏陶才是那千金不换、最为弥足珍贵的财富。是以对于书院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大家争执的厉害,这种原则性问题,张家兄妹与郑珏都是不会相让的。
古人的教育,往往是五法施教,即“熏(熏陶)、模(模仿)、学(学习)、练(练习)、默(默习)”。世家大族、名门清流之类的还好,端蒙养、重家教,不仅有族规家训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还有足够的经济文化实力来培养自家孩子成才。贫家子弟可就寒碜了,倾全家或全族之力供养出的读书人费尽心力、得不到一官半职的大有人在,即使侥幸谋到了一职,没关系没靠山没门路,这仕途走起来也是举步维艰。是以郑珏将未来书院的招生对象固定在了名门望族子弟,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寒族子弟。
张俏这个土鳖果断的否定了郑珏的提议,她家是暴发户没错,可她早年也是一般家庭出身,没关系没靠山没门路,带着一种愤青的无力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一路跌跌撞撞却依然怀揣梦想。张俏常想,不管是嘶声呐喊、愤然控诉、还是诅咒发誓,谩骂灌水,人只有在无奈时才会通过激烈的语言来发泄思想情绪。她不想做无奈的人,当年她没条件、没能力、也没时间改变这种从出身就注定的不公,可现在……好吧,现在她依然没法改变这种普遍现象,可局部的小范围改变总还能做到的。老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何况毛爷爷也教导俺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哒。
张栋在这点上绝对支持他妹,他老家是个不以出身论英雄的共产主义社会,早就看这帮靠拼爹的景朝兔崽子们不顺眼了有木有。这货绝对不会忘记,当年他在科举大联考时遭遇到的黑幕,从一甲撸到二甲,换你你爽啊?
难怪乎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呢,张俏与她哥以二比一力压郑珏的招生提议,直接进入下一个关键议题:办学宗旨及校风校训。
郑珏心里窝火,他提出的招生方案绝对是建立在现实之上所做的最佳提案好吧。结果呢,瞎子点灯白费蜡不说,还被张栋说狭隘,MD,老子和你们家是对半出钱建书院的好不好,为什么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表决权?郑珏默默咽下一口老血,深呼吸一口,略微平复一下心情,罢了,反正张栋也说了,以他提出的招生方案为主,书院每年再招收十个有资质的贫家子弟,学费生活费都由张家出。既然张栋都这样说了,他要再不答应,张俏那个死丫头就该当场翻脸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以‘自强不息,兼包并容’为旨如何。”张俏能背出的名言真不多,这就是其中一句,虽有拾人牙慧之嫌,但意思到了就行,要不然呢?明明是同一个概念,非得换种说法以显摆自己有文化?学渣默默自我安慰着。
张栋反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一言以蔽之,循序渐进,以细水长流之势,得厚积薄发之力,显治国平天下之才。以‘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为旨如何?”
郑珏摇头:“我并非赞同二娘的提议,但对子乔兄的说法也有异议,愚弟觉得应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旨。”我们书院要培养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人才。
张俏举手,“赞同郑郎君的提议。”她哥说的太长了,学渣没听懂。
张栋:“……”(郑珏,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
办学宗旨及校风校训实是关系重大,三人足足讨论了半月有余才盖棺定论,在两枚学霸的对照下,张俏实感自己理论水平之渣,中途默默败退。而后,土豪张便让管家去订做了几个石碑,上刻“忠、孝、廉、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类的名言,预备放置于书院旁的碑林里。除此之外,土豪张还搜罗了不少青铜器、陶瓷器,名家的手书碑拓、字画卷轴,全部捐给书院做馆藏。
张俏其实还有一个想法,让她哥默书。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