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1 / 1)



张栋在断网前,曾上过一个名为‘中国古籍全录’的网站,网站上收集了中国古代一些经典的经史子集,不同于度娘百科的简单介绍,古籍全录上的经史子集都是文言文全本上传哒,真是谢天谢地谢母星。

张栋应妹子的要求,让家中仆役全体出动,用隶书将古籍一一誊抄。没事可干的他就在一旁气咻咻的把秦始皇、李斯这些个焚书坑儒的王八蛋骂了几遍。

张俏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哥,你疯啦?”

张栋不满道:“你道为何顾家会存有那么多经史子集?”见妹子一脸茫然,张栋自问自答道:“不提先秦之后的著书立说,单就一个春秋战国,著作就不少于四千多篇,要不怎么说是‘诸子百家争鸣’呢,且说是诸子百家,实则却有上千家哒。”

张俏惊:“那么NB?那什么,后来不是焚书坑儒了吗?”

张栋一脸沉痛道:“就是啊!焚书坑儒后,那些被毁的经文就只能由活下来的老儒口口相传,那些老头儿记性不一,解说不一,同一部经文能划出好几条的道儿来,是以留下了许多同一篇名、不同派别注释的经文典籍,咱叫它‘今文经’。再有,西汉拆老房时,又挖出了不少古书,这些古书上的经文不仅内容与今文经里的不一样,篇章还多出了不少,那些多出来的经文就叫作‘古文经’。”

张俏眨眨眼,吞了吞口水道:“哥的意思是,顾家的藏书中有很多篇名相同、但内容与注释不同的经文典籍?”

张栋颔首道:“理应如此,且……”犹疑地看了看张俏,张栋吞吞吐吐道:“话本子之流的书籍是不会出现在藏书阁里的,那属于下九流。”

张俏面无表情脸:“……”你妹个下九流!

张栋又说:“我摘抄下来的五经,是东汉末年刻于石经的定本,郑玄注经的。”

张俏撇嘴应道:“这个我知道,后世流通的先秦文经典籍基本都是由郑玄注经的。”我喜欢看的东西是下九流, ̄へ ̄不开森。

张栋叹气:“龙山书院的藏书并不是顾氏的所有收藏,他们本家藏书阁中的珍品孤本应该更多。”

张俏肃了肃脸,“顾氏三百多年的历史的确不容小觑,推算一下,他们这一支应始于西晋。依我看来,先秦与两汉诸多版本的经史子集,顾氏有、但不会太多,倒是西晋之后的著书,顾氏既为书商,那只要是市面上流通过的,顾家藏书中就不会有太多遗漏。”这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传承的年代,家中若有藏书,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绝不会把书籍轻易卖掉的。

张栋思虑片刻,颔首认同:“是我想岔了,即是说先秦与两汉的经文典籍,他们收藏的也应是郑玄注经的版本,即便有一些今文经与古文经,量也不会大。”

张俏拍手附和,眉开眼笑道:“没错!且龙山书院藏书中必定还有不少历代山长、先生、学子、名家大儒批注的文经。”

今人重儒学,科举考试更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这些个学子读书做学问,说到底不过是冲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想头,真心专注于做学问而不谋求做官的,要么是没门路考不上,要么是遇上了‘真爱’,只想做隐士大儒。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出将入相的读书人……少之又少。故而不管哪家书院的藏书中,都会有一部分是标注着各种批注的儒学经典,书院的学子们通过不同批注的文经典籍,体会名师大儒们对这些篇章的领悟感受。这就好比高考用的补习资料,你到市面上一看,好嘛,什么黄冈密卷、状元笔记、高考必刷题、高考倒计时、满分作文等等的复习资料是铺天盖地而来,可这资料的内容呢,翻来覆去、颠来倒去、还不都是围绕着考纲展开的好不好?所以说,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有为考生们理思路、拎提纲的考前秘籍。而古代书院里的那些题写着各种批注的文经,可不就是那考前秘籍嘛。

张栋也笑:“我们也有不少儒经、正史、先秦百家著作、宗教学说、诗歌文集,放心,虽不破万卷,亦不远矣。”批注嘛,我自己写好了,先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哒,而且我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着更全面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艾玛,我好厉害,我要给自己点赞。

张俏不知道她哥的脑洞已经开到了九天之外,只是对张栋有着盲目到瞎的信心。张栋既然说没问题,那就一定呆胶布。

--------------------------------劳资是美貌妖娆的分割线----------------------------

当郑珏看到张家库房中堆着满满当当的书册时,就感觉要疯,卧槽!这是要逆天呀。龙山书院依靠有着三百多年传承的名门顾氏,拥有了一座有着万卷典籍的藏书阁,你们这个土豪之家这上面居然也不遑多让,一定是老子的打开方式不对。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虽说是万卷藏书,但实际也不过三千余本。这也不难理解,打个比方,四书一共有三十六卷,即《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

多吗?呵呵,这真算是少的,史书更厉害,《史记》一百三十卷,《汉书》一百二十卷,还有《后汉书》九十八卷、《三国志》六十五卷,正史都有那么多,野史更是海了去了,单《春秋左氏传》不就有三十五卷吗?所以说,龙山书院的藏书能破万卷,真是可以理解的。

且除了上述的这些个经史外,不还有子集了吗,诸子百家从来就不是句空话,中国历史长河上的诗词歌赋更是光辉璀璨,再加上龙山书院历代山长、学子、名师大儒写的对于儒经典籍的心得体会,即有批注的四书五经或单本心得,这林林总总的累计起来,数量可不就异常庞大了吗?

“我觉得,顾家人可能真的没把老本儿拿出来。”这是张俏领略过自家库藏后的评语。

张家的书籍与旁的人家不同,不是那种卷轴,而是线装本的册页书。这种线装书不仅便于翻阅携带,而且还省地方,可即便是这样,张家偌大的库房也被这近万本书册塞了个满满当当。

郑珏满心惊讶的想抽出本书翻翻,妈蛋,挤的太紧,抽不出来。德贵非常有眼色的上前帮忙一起抽,还非常仔细的一点儿一点儿的拉出来,避免损伤书籍。

郑珏摸着簇新的宝蓝色书皮,闻着新书所特有的墨香,内心感慨不已,这张家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力,才能在区区一个月内凑出这么多书啊。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惊喜,郑珏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只见纸张坚洁如玉,墨色纯黑如漆,书写扁宽适宜,字型优美流畅,这种精品书册居然要送到书院的藏书楼去,好浪费!突然想拿回去自己收藏了,肿么破?

后知后觉的郑珏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是傍上了大款,不禁暗自庆幸,当初宁愿割地赔款也要把张栋留住的想法果然是再正确不过了,呜呜呜,我再也不抱怨自己只有三分之一表决权了。张俏如果知道郑珏此时的内心感慨,必然要冲上去大喊一声‘同志’,哎呀呀,如今终于有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啦啦啦。

打死郑珏也不会相信,这些书册的抄录只用了区区十人。张.周扒皮.栋将家中所有的仆役召集起来,让他们没日没夜的抄录书籍,还非常用心的选出了几十份隶书碑文拓本,让仆役们模仿碑帖的字迹来书写。张俏对此神技深感叹服,整天围绕着机器人仆役不住打量。

当年,张栋随身携带的芯片也就二十来个,除了常年待在家中的数十人,其余都被打发到了铺子里做掌柜。张俏每次见到那些板着棺材脸的机器人掌柜,就一阵恶寒,MD,你们就不能对客人笑笑吗?你们到底造不造,人家在背后是怎么评论我们家铺子的呀?

斋月楼的老板娘就说了:“别家铺子的掌柜呀,是笑脸迎客、和气生财。可你们家掌柜那张脸呀,哎哟嘿,活脱脱就像在说‘要想出此门,留下买路财’,打劫还能打出个财源广进了,这真是让人佩服,哦呵呵呵……”很有一段时间,张俏严重怀疑这老娘们做生意拼不过自家,故意诽谤来着。

可后来越浪坊的小胡子掌柜也说了,“我可真不是来你家买东西的,我家也是做造船生意的好不……不过是想着来同行这里打声招呼。可你们家掌柜倒好,报完价后就这么直不楞的盯着我,皮笑肉不笑的,让人瘆的慌,我……我不掏钱,我特么都不敢出你们家门!”

张俏挠挠头,这也不错啊,呵呵。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